馬公的青年們 2025.03.10
青年創生-島嶼青年創生
島嶼農村女子團體:拐瓜劣棗
專欄作者 | 林瑋臻

小島閒晃的漫遊者。 路上觀察學家,喜歡可愛的老屋、神秘的地標物與小島村落中的種種風景。 從地方創生社畜進化成返鄉青年,用插畫與文字記錄自己喜愛的生活,並在小島上努力嘗試各種有趣的事情。




大多數的人所熟知的澎湖都是盛行的漁業,而對於農業卻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在這座小島上夏天太陽炙熱、冬天狂風不止,加上貧瘠的土讓與水源的缺乏,每每看起來都是不利於農業發展的因素,但也正是因為不利條件,才發展出了澎湖獨有的農業風貌。


相比於台灣大面積、單一作物的企業化農業經營,澎湖的農業在過去多是以自給自足的形式生產,沒有科技化與現代化的農機具使用,反而是小村莊內一堵堵由咾咕石或玄武岩堆砌而起的菜宅,成為了每戶人家每日生活所需的菜餚來源。而現今的澎湖農業在面對人口外流、人口高齡化、菜宅廢耕以及農地變建地法規下,處於不斷流失的狀態。




(圖片來源:林瑋臻攝影)



位於馬公市西衛密集的住宅群中,有一處農地佇立於此,在大家忙著蓋房子蓋民宿的同時,「拐瓜劣棗」卻反其道而行開闢出了一塊地開始了農業的種植。由王曉嬋及王麗婷兩人共同經營的「拐瓜劣棗」不同於傳統澎湖農業生產的花生與瓜果,拐瓜劣棗專門出產各式各樣生菜、香草與冰花,除了生產提供給馬公市的西餐廳使用,也會開發成像是香草鹽、香草茶與香草油等等加工商品,並透過食農教育的推廣拉近在的學童與農業間的距離。




(圖片來源:拐瓜劣棗)




(圖片來源:拐瓜劣棗)



創辦人曉嬋是土生土長的小島人,求學經歷與農業關係密切的他過去曾擔任過公務員,後來為了實現對於農業的理想與期待,她回到了老家望安成立「拐瓜劣棗」,開始了每日與土地及種苗相伴的日子。而身為桃園人的麗婷,則是厭倦了城市裡的生活來到小島,對農業充滿興趣的她在一次澎湖農業文化紀錄的計畫中認識了望安島上的曉嬋,在不知不覺下加入了務農的行業。兩位女子一人專心種田、一人積極開發通路與商品,兩個好夥伴在各自的專長下讓拐瓜劣棗打開了小島農業更多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林瑋臻攝影)



澎湖在獨特的氣候與土壤環境下,長期的休耕讓環境沒有遭受化學肥料破壞生態的平衡,也因此適合環境友善的有機農法,現在的拐瓜劣棗採用溫室種植,許多香草植物、觀葉植物與葉菜類在這裡可以不受大風季節的影響,在台灣難以種植的香草、冰花與生菜,在這小島上也能茁壯生長。除此之外,澎湖有九成的農產品都是由台灣進口,這個趨勢也日漸增加,在遇到颱風、天災、豪大雨時,離島的菜價漲跌更是嚴重,不過正因為糧食自給率的低迷,以及運送途中所造成的耗損,讓拐瓜劣棗獨佔了小島上生菜與香草的市場,能夠提供小島的人們更加便宜及好品質的農產品。




(圖片來源:林瑋臻攝影)




(圖片來源:林瑋臻攝影)


雖然許多人都覺得澎湖的農業看不見前景,但曉嬋卻認為是缺乏了知識與技術,才讓他們看不見發展的可能性,如何去找到其自身的特殊性與特色,也是澎湖農業發展重要的課題。未來拐瓜劣棗也希望能導入智慧科技農業、嘗試更多種苗、作物與產品的開發及種植,持續傳達農業知識並分享資源,讓更多人一同投入澎湖的農產業。




【小檔案】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adGourdBadDate

IG粉絲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badgourd.baddate/

Podcast: https://open.spotify.com/show/5GFiD0xBQbOshqgP4lnyJ2?si=615127d481e44ea3

官方Line:@503jtqoh

提供服務:農產品、農產品加工販售、食農教育課程,可LINE洽詢

出沒地點:看心情的偶爾在澎湖各大市集出沒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