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賀文化工作室 2025.03.14
澎湖觀察-在地文化傳承
百年習俗 西嶼輪普
專欄作者 | 洪莉棋

記錄澎湖縣西嶼鄉的傳統民間信仰,呈現澎湖人虔敬對待逝者與天地的溫暖動人習俗;帶你重新認識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神祕又帶著親切感的台灣傳統民間信仰。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



每年農曆七月,又稱鬼月,是最具禁忌的月份,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日是道教天、地、水三官大帝中地官大帝聖誕日。地、水兩府在這一天大赦,打開陰界的結界,讓四方無主孤魂的好兄弟們能在陽間接受施食與超渡。臺灣各大寺廟舉行法會,施食、誦經、祭拜亡魂,祈餓鬼囚徒解脫輪迴苦海、解除冤孽,家戶會準備豐盛的祭品至廟口,迎接好兄弟至人間做客。



西嶼輪普的傳統與制度



臺灣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出各種中元普渡的流程及形式,在澎湖縣西嶼鄉有著上百年的「西嶼輪普」習俗。西嶼鄉的普渡並不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辦,而是以接力的方式,一日一村莊,輪流普渡。從農曆七月十三日到七月二十四日,以小門村為頭普,合界村結尾:


農曆七月十三日小門村、十四日橫礁村、十五日二崁村、十六日后螺、十七日竹灣村、十八日大池村、十九日池東村、二十日外垵村、二十一日內垵村、二十二日赤馬村、二十四日合界村。


在該日各村莊會在其大廟舉辦普渡儀式,村內的各戶人家則會準備祭品前往大廟進行祭拜,每日的普渡時間約在傍晚五點開始,結束時間由筊杯決定,通常是當日晚上十點至隔日凌晨五點之間結束。


(圖說:農曆一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內垵村普渡 ; 洪莉棋提供)



西嶼輪普緣由



至於為什麼會發展出輪流普渡的制度呢?在現有書籍中未明確記載理由,許多的西嶼人也不知道這項規矩的緣由,筆者僅能從少部分西嶼鄉的居民口中推敲幾種可能的原因:第一種為因為過去尚未有食物儲存工具,食物保存不易,若普渡在同一日舉辦,可能造成食物浪費,一日一村莊輪流普渡的制度,能夠將食物分送給鄰近村莊,以免造成浪費;第二種說法和第一種有點類似,拉長普渡祭拜時間,讓老兄弟能夠饗宴十一個夜晚;第三種說法是,因西嶼鄉在尚未有跨海大橋前屬澎湖離島,普渡時的師公及戲班數量極少,無法同時在西嶼鄉舉辦普渡法會,以此將普渡日期排開以便法會順利進行。



(圖說:農曆一一一年十七日竹灣村普渡,村民為好兄弟準備豐盛祭品  ; 洪莉棋提供




西嶼輪普的流程



普渡的過程,不只普渡當晚而已。西嶼鄉的普渡儀式就像舉行大型宴會,以繁瑣慎重的儀式邀請四方好兄弟前往村莊參與普渡儀式。

普渡前一日,廟方會先恭請「大士伯」入廟坐鎮。「大士伯」一般的造型為青面紅眉、銀角獠牙、瞠目怒容、口吐三昧火、頭頂有「觀世音菩薩」像,象徵「觀世音菩薩」掌握「鬼王」來監督醮場與諸鬼,並且公平分配祭品;擲令押煞並以神獸角端為坐騎,身旁則是山神及土地公一同入座。普渡完成後,廟方會將其火化,送返天界。


(圖說:西嶼鄉外垵村的大士伯、山神、土地公 ; 洪莉棋提供


村莊普渡日的前一天下午,法師道長帶領村莊頭家及老大身穿白袍草鞋,手舉著招魂白幡,前往營頭及港邊放路燈及水燈。

傳統習俗中,家中長輩過世,在喪禮期間,晚輩必須穿著草鞋,普渡儀式中村內頭家及老大也穿著草鞋,可見西嶼人如對待親人般地對待好兄弟。


(圖說:外垵村頭家及老大腳穿草鞋準備出發放水、路燈  ; 洪莉棋提供



放路燈儀式為道長、村莊頭家及老大一行人至村莊東、南、西、北、中五方營頭,插上白色路燈以示放行,有如通行證的用意;放水燈儀式為以鐵盆焚金引火,再放入水中,水燈將順水流而漂,藉此動作表示邀請四方好兄弟隔日前往村莊大廟進行饗宴,同時頭家會在岸邊插置暫歸所,提供好兄弟上岸後的暫居之處。


(圖說:外垵村暫歸所 ; 洪莉棋提供


路燈水燈放完之後,平日鎮守村落戒備森嚴的五營兵將,在普渡期間,必須放行幽冥眾生進入村莊,前往各村莊廟宇參與享受施食。


(圖說:外垵村放路燈儀式  ; 洪莉棋提供



(圖說:竹灣村放水燈儀式 ; 洪莉棋提供




西嶼人與好兄弟的關係



澎湖西嶼人與好兄弟的有著微妙距離與關係,對於好兄弟並不會心生害怕也不會謹慎防衛,西嶼人普遍相信好兄弟在「大廟眾神明」及「大士伯」的公道主持下,會安分守己,不搗亂守秩序的一同歡喜平安過中元。


普渡這天,除了法師進行普渡、家戶準備祭品、戲班演戲外,也可從上述村莊頭家老大腳穿草鞋、設置暫歸所、放水燈及路燈等細節,得知西嶼人對幽冥眾生如親友般的熱情款待。